太陽能熱利用“十三五”規劃“落定”
8億平方米市場“后坐力”到底有多大
編者按:回首2015年,國家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于國家清潔能源行業來講,更是有種“騎虎難下”之感,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收官“,十三五”規劃的開局,所有行業都面臨同一問題———新常態下,行業如何“脫胎換骨”,企業何以自立,如何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喚起全員創新意識?
按照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有關要求,及十八屆五中全會樹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加快發展太陽能熱利用作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方式,以擴大多元化市場、規模化和創新化發展,提高太陽能熱利用的經濟性、市場競爭性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和碳減排目標提供重要支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4年12月24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給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指明了方向,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利用前景廣闊,積極擴大太陽能利用,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5年1月28日,國家首次光熱“十三五”規劃研討會召開,確定了到2020年光熱保有量8億平方米的任務目標,并對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做了明確的分工。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向一切可以與互聯網接軌的行業及產業拋遞了橄欖枝。“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更是給人精神上刮起了一股“創業創新”風潮。2015年,對于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來說,是夾縫中尋找商機,更是機遇與挑戰中實現著自我救贖。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會同有關熱利用企業就《太陽能利用“十三五”規劃》幾易其稿,**終于2015年12月30日將“修改意見稿”提交國家能源局審核。
針對連續下滑的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而言,8億平方米保有量的任務指標是方向,更是一座燈塔,為太陽能熱利用企業指出了明確的道路。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之路可謂喜憂參半:輝煌時,企業、經銷商搭乘“家電下鄉、惠民工程補貼”的“春風”,在淘得第一桶金之后,成就了一批批太陽能熱利用企業;難料“物極必反”,隨即,市場風光不在,“好事”易主,一大批太陽能熱利用企業便緊跟“風向”,連“等風來”的機會都沒有等到,便“卸磨殺驢”,將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功勛抹殺了;行業下滑、市場飽和、產品不好賣、政策不足、銷售下滑……企業開始尋求“轉型之道”,一些企業靜觀“風向”,等待時機的改變,迅速做了調整;一些企業紛紛轉行,已是司空見慣;一些企業瞄準外貿領域,潛心做海外市場;一些企業也在走“多元化”道路;更有一些企業在行業**艱難的時候毅然堅守著,希冀能在“十三五”8億平方米的市場“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8億m2目標已落定,5500億元市場即將啟動
縱觀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但凡能走得長久的太陽能熱利用企業,除企業自身具備資金和技術外,更重要的是企業如何在困境中及時轉變思維,抓住已有保有量市場中潛在的機遇。據權威數據統計,到2020年底,太陽能熱利用新增保有量5.5億平方米, 產值合計保守估計在5500億元左右。其中實現全國城鎮建筑和廣大廣大農村地區民用熱水,集熱面積新增保有量2億平方米;供熱采暖、制冷空調系統和區域供熱站示范項目集熱面積新增保有量2億平方米;工農業應用集熱面積新增保有量1.5億平方米。形成民用熱水、供暖和制冷、工農業應用等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截至2015年底,我國的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面積約為4.42億平方米,較2014年增長6.9%,近3000萬平方米,為此,“十三五”期間,要想達到8億平方米的保有量目標任務重、責任大。但是,從長遠看,已經服役很多年的“孤兒”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到了維修或更換期,如果只是將目光盯在2020年的8億平方米的任務目標上,單一計算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量的話難免有失偏頗。“十三五”期間,如果按照2 億平方米(約一億臺太陽能熱水器)的維修、更換量來計算,每臺的維修費按平均100元計算(含配件),真空管每根50元計算(含成本),每臺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大概2平方米)維修費用平均大概為150元(保守計算),“十三五”期間,全國2億平方米集熱器的維修費用近150億元人民幣;產品更新換代1000萬臺(保守計算),每臺太陽能熱水器按2600元計算(部分品牌太陽能熱水器單價更高),產值將會有260億元人民幣。而當前,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年產值僅六七百億元人民幣,相比較而言,僅維修和更新太陽能熱水器產值將達410億元(保守估計),太陽能熱水器維修售后服務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因此,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在進軍5.5億平方米新目標時,要充分綜合太陽能資源分布、氣候差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能源需求、企業技術成熟度和市場化前景等因素,因地制宜,在加快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化和多元化進程中培育新的增長點,也應考慮已有規模市場中太陽能產品蘊含的潛在市場份額。

綜合示范區建設,消化5.5億m2目標不是夢
“十三五”期間,結合新能源示范城市、綠色能源縣建設,選擇部分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好、能源轉型需求強的城鎮,通過太陽能的規模化開發以及地源、水源、空氣源熱泵等的多元化資源利用,建成40余個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縣,綜合利用光伏和光熱等能源,實現城鎮能源消費向綠色能源轉變。近日在張家口市崇禮縣召開的可再生能源建筑采暖技術和實施戰略研討會上,眾多專家、學者也提出了以太陽能為主,充分利用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生物質能等多能源輔助利用方式,推動并實現“低碳、零碳奧運”示范專區的清潔能源利用思路,全面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標桿,與“十三五”太陽能熱利用規劃報告中提出的相關條例不謀而合,對于消納一部分太陽能保有量面積將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十三五”期間,繼續推廣家用系統、與建筑結合的熱水工程,全面提高推廣太陽能熱利用工程項目水平。在適宜區域建設大型區域供熱站示范項目;加強農村采暖熱水項目;建設一批太陽能全年綜合利用的熱水、供暖、制冷三聯供示范項目;開展一批太陽能海水淡化、苦水處理從典型示范向規模化應用轉型項目。
在全國范圍內根據市場需求創新產品,努力提高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和壽命,提供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家用系統產品;對于新建和既有建筑,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結合工程,以科學數據反映工程效果,不斷總結完善,提升應用水平,特別是要向太陽能全年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鼓勵工程向熱水、采暖、制冷聯供結合方向發展,該領域新增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2億平方米。
在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等示范區域,推廣具有規模化的太陽能熱利用供熱示范項目200座。為改善北方地區空氣質量,減弱霧霾,建設美麗鄉村,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發揮積極的作用,重點在供暖省份的鄉鎮1億農戶中,建設推廣農村建筑太陽能熱水、采暖示范項目,重點支持主、被動太陽房太陽能熱水采暖。同時,鼓勵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建設200個太陽能全年綜合利用的供熱、供暖、制冷示范項目,上述項目新增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2億平方米。
在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開展太陽能熱利用在紡織印染、建材養護、食品加工等工業熱能領域和農業副產品及藥材烘干、水產養殖、溫室培育和種植、大棚恒溫等工農業應用示范項目。結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等,在淡水資源缺乏的沿海城市、海島和邊遠地區,建設太陽能海水淡化、苦水處理示范項目。結合生態農業、農業觀光建設項目,用太陽能及其他新能源技術推進節能型改造試點。上述項目新增太陽能集熱總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節能建設項目,將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納入國家戰略的部署和實施計劃中,提供政策和便利條件,鼓勵條件具備的企業,與沿線國家采取多種合作方式,參與綠色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政策資金護航行業攜手發力
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從發端至今,在不斷的摸索中前行著,隨著太陽能相關標準及政策的不斷完善,將行業一度推到了行業的“風口浪尖”。以山東、江蘇為代表的“強裝令”政策不斷發布,一批太陽能熱利用企業也在發力,推動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城鎮地區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營造了太陽能熱水系統“百花齊放”的良好開端,太陽能不僅僅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單方面形成了規模化利用,更形成了由單一熱水向多元化熱能利用的轉變,太陽能熱水、采暖、制冷、工業印染、烘干、農業大棚、海水淡化等多元化的產業格局;同時也涌現了一批****的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為保證“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目標的實現,積蓄力量的同時也指出了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
“十三五”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啟動期,為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提供根本性支撐。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和形式出現新動態、新變化,能源消費增速進入換擋期,能源結構調整進入雙重更替期。在“十三五”及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能源總需求仍將剛性增長,對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較快,太陽能熱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國家及地方財政不乏對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政策鼓勵與資金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5 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的通知》中明確了太陽能工業熱利用項目享受中央補助,并加大了投資力度,其中大氣霧霾綜合防治工程擬安排投資15億元。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重大環境治理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中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進入選項范圍。同時,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應利用稅收優惠、出口退稅、鼓勵技術創新等政策,對大型區域供熱、農村供暖、城市制冷和工農業應用等示范項目給予財政支持政策;繼續實施國務院退耕還林支持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有關政策;鼓勵各地政府統籌節能減排、棚戶區改造、新農村建設等資金向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傾斜。利用扶貧資金在******貧困縣全面開展光熱扶貧工程,提供熱水改善生活條件,利用太陽能溫室等培育高附加值農業項目,為貧困戶帶來收益。鼓勵在霧霾嚴重地區利用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推廣太陽能熱利用系統采暖以減少燃煤使用量。
經濟、環境效益將實現雙豐收
預計到2020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將形成制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均衡發展的產業格局,扶持2~3家全球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5~8家大型現代化龍頭企業,10~20家區域****骨干企業,10~20家專業化配套企業,一批從事系統設計、銷售、安裝、運營、維修的工程服務企業,形成以民用熱水、供暖制冷、大型區域供熱、工農業熱力等市場化產業布局。對我國節能減排方針的推動作用不可言喻,由此帶來的經濟、環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總規模將達到1.5億噸標煤,其中太陽能發電年節約5000萬噸標煤,太陽能熱利用年節約9600萬噸標煤,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億噸,減少硫化物排放690萬噸。5.5億平方米集熱面積對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而言,貢獻將達到8000億元,帶動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從業人數可達到幾百萬級。太陽能熱利用“十三五”規劃是目標,更是機遇,業內人士在按照國家既定規劃發展多元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原有光熱保有量潛在機遇的深入挖掘。業內人士應齊心協力下好“‘十三五’光熱這盤棋”,發揮利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以國家太陽能熱利用規劃統籌制定各自的熱利用布局,建立和完善企業多元化的發展政策體系,以推動行業向創新、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轉變,并把握好國家“節能減排”契機,更好地為實現國家能源清潔化利用發揮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光和熱。
|